1.智能化:芯片、云厂商通过AI与RAN侧结合探索6G系统业务创新
AI为芯片、云等提供商向通信领域拓展业务提供RAN侧切入机会。网络云化实现了以通用服务器替代专用通信设备,亚马逊、微软、谷歌等头部公有云厂商近年来不仅持续推进核心网上云,更是以Open RAN为契机将业务延伸至移动基站。随着网络智能化演进以及大模型激发全社会AI需求,英伟达作为GPU巨头也正逐步向通信领域进军,以拓展RAN侧业务。
英伟达牵头成立AI RAN联盟,并与软银试运行“AI+5G”电信网络,意欲实现高投资回报。2024年2月,英伟达牵头联合软银、爱立信等半导体公司、传统通信公司、软件公司和学术机构成立了AI RAN联盟,并于11月开发了AI-RAN平台NVIDIA AI Aerial,实现全球首个AI与5G网络的融合试验,在满足运营商所需5G性能情况下,仍能利用网络的剩余容量同时运行AI推理工作。该方案预计在AI-RAN基础设施每投资1美元,将获得5美元的AI推理收入。
2.开放化:运营商通过Open Gateway实践探索6G新运营模式
Open Gateway强调统一标准、跨厂商互联互通,是运营商未来网络开放的新模式。通过统一开放接口,促进全球合作,推动6G全球化发展。据麦肯锡预测,如果运营商能够向企业开发人员和云商开放更多的网络API,预计2030年将有超300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。
全球超50家运营商加入Open Gateway,其中中国、欧洲、东南亚运营商占比近75%。2024年2月,爱立信联合沃达丰、Orange、Telefonica 发布线上反欺诈与识别API。3月国内三大运营商首次遵循Open Gateway标准推出商用一次性密码API服务,推动渠道和生态加快成熟。8月SK电讯、韩国电信与LG Uplus同意在韩国创建通用开放API并将其商业化,推动了Open Gateway倡议1在全球的进一步落地。截至2024年底,CAMARA15社区上架23类,大多遵循3GPP、5GFF、OMA等标准,各类API在全球推广难易有别,反诈类、设备定位API成突破口。
3.泛在化:低轨卫星建设提速推动手机直连规模应用加速6G天地一体化
手机直连是未来6G时代实现泛在连接的重要方式。现有的地面蜂窝网络仅覆盖地球表面的10%,在人口密度低、回报价值低的偏远地区,地面网部署成本高昂、性价比低,且易受地形和地质灾害影响。因此,在未来6G网络中,卫星等非地面通信将作为地面蜂窝网络的补充,推动形成无缝全域覆盖的通信网络。
海外低轨手机直连业务在部分地区商用,我国有望在2026年实现初步覆盖,相关业务仍在测试阶段。截止2024年底,星链已有362颗卫星支持手机直连业务,覆盖全球中低纬度如新西兰、日本等地区,并计划2025年持续扩大业务和地区范围。我国低轨卫星已从技术研究进入批量化发射阶段,垣信“千帆”星座目前在轨组网卫星数量达54颗,仍与国外存在两年代际差,有望在2026年完成约1500+颗卫星发射,华为MateX6系列手机已支持低轨卫星通信,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系统众测。